马未都的这几百件老红木家具,哪一件都能换几套豪宅-

观复博物馆是闻名保藏家马未都开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,于1997年1月18日正式开馆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“观复”出自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六章,原文是:“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,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,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”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意思是说:到达虚空的顶点,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;宇宙万物彼此运作生长,我们得以调查到它们的本泉源头。岂论万物若何变化无穷,终会回归底子。回归底子称作静,就是所谓的回归其原来自性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“观”即看,“复”即一遍又一遍。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重复细心调查,才能认清它的本质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“观复”博物馆由此得名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观复博物馆保藏的紫檀、黄花梨等老红木家具浩瀚(图片见文未的《走进观复博物馆》),每一件在保藏市场上都价值不菲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而这些家具藏品中,在《百家讲坛-马未都说保藏家具篇》中马未都特意提到的“紧张”家具就有以下几件,个中有些有着重大汗青意义:

1.「紫檀画桌」

画桌是古代文人最紧张的家具,已往文人无论绘画照旧书法,都习惯于站立举行,故正规的画桌高度都较一般书桌高些。紫檀画桌因为质料昂贵,历朝历代都被社会器重。尤其是体积硕大者,不仅为画家信家喜爱,甚至被很多王侯将相、巨贾富商追捧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此时的紫檀画桌,已成为财富的标记。这张紫檀大画桌,面板宽度达98厘米,是已知紫檀画桌中最宽者,早年为闻名导演李翰祥的心爱藏品。李翰祥导演视若拱壁,临终前一日拜托于我,算是我的缘分了。

大清翰林古典红木艺术家具

2.「锦地拼面画桌」

古代工匠在家具建造中经常显示出高明的手艺,尤其大内造办处的工匠,穷极工巧,极尽能事。

清朝康雍乾三朝,全国能工巧匠均被调集进宫,一年到头为天子尽职。因为天子常亲临督阵,工匠往往不敢有丝毫懈怠,这件锦地拼面的画桌就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奢华。

整个桌面用了约莫五千块细碎小木拼成,以万字锦隐喻幸福延绵不停,每个部件都以榫铆相接,而不是随意粘贴了事。

这种工艺,对于工匠也是难事,故清雍正造办处文档有记录,因为费工费时,造办处曾打陈诉叨教皇上,说此工艺太费工时,恳请皇上明鉴。

雍正帝还算开明,稍加思考朱笔御批:再做几件,余下就不要再做了。以是,雍正一朝为此类家具的下限。这种锦地拼面的工艺,除故宫尚存几十件外,流出故宫的今朝只发明这一件...

原藏北京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圃。其时主人名叫那桐,是慈禧太后的亲戚。那桐曾任过清当局外务部尚书侍郎、内务府大臣等职,是显赫一时的人物。

3.「紫檀七重檐宝塔」

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”。这是中国老黎民常说的一句话。浮屠是梵语,意思就是塔。七级浮屠就是七重檐宝塔。此对紫檀七重檐宝塔,八面见光,共设四十八位佛龛,原置佛像四十八尊,为乾隆盛世宫廷所造。

此塔工艺之精绝,令人叹为观止,尤其塔檐呈弧型下滑上翘,没有极妙手艺实难完成。

此塔原置清宫那边,今朝尚无从查考,但有一点可以证实,乾隆之母平生深信释教,乾隆本人又是孝子,为母常做佛事,为母造塔也通情达理。惜此塔早年漂洋过海,在英伦之岛流落百年以上。英人不知国人的情感,竟为赢利出售此塔。

2003年冬,辗转飘泊的国之重宝惊现苏富比拍卖会上,国人遂得以重金购回。

4.「紫檀大宝座」

天子的坐具与凡人的坐具不仅形制差别,叫法也差别。我们的椅子再大也称之为椅,而天子的椅子则称之为宝座。

宝座的第一特点是尺寸大,大到坐者不甚惬意,前不着村,后不着店。为了皇家的尊严,天子只好委屈坐在云云广大的椅具里,享受着布衣黎民无法享受的威严与疾苦。

实在,坐在宝座上就相称于坐在板凳上,无法倚靠。为了调停这个缺陷,宝座上要置放巨细纷歧的软垫,以缓解不适。在古家具保藏中,宝座是个罕物,尤其紫檀宝座,工艺精深,每个都布满了聪明的设计。这具大宝座,四腿足呈象首状,象鼻高高卷起,象征太平有象。全国太平,气象万千,是任何一个统治者的最大心愿。

5.「百宝嵌罗汉床」

中国昔人二千年前都睡在地上,没有床的观点。以是汉语中与席相干的语汇特多。好比筵席、席位、主席等。主席原指席子中央的谁人首要汉子,而英文“Chairman”说得很清晰,是椅子上的汉子。

汉唐之际,昔人用了几百年的时间,费劲把床逐渐造了出来,但大睡(夜晚睡觉)用架子床,小睡(昼寝小憩)用罗汉床,分得很清晰,一点儿不能糊弄。

这种式样的罗汉床已长短常成熟的作品,天子的宝座就是受罗汉床的影响成长而来的,你看罗汉床有多紧张!这张罗汉床的独特在于床围子上的百宝嵌。

这种百宝嵌的发现者姓周,故也称之周制。用螺钿、松石、珊瑚、象牙、寿山石、朱砂等值钱的质料,镶嵌各类图案是晚明最风行的奢侈品。

万历宰相严嵩被抄家时,罪名之一就是有这种嵌百宝的龙纹罗汉床,惹得龙颜震怒,为此丢了人命。

6.「黄花梨框彩芯围屏」

屏风是中国最陈腐最有生命力的家具,春秋战国时就已大量使用。两千多年来,屏风的使用就没有中断过。

只管生发出很多制式,但万变不离其宗,遮挡与展示是其生命底子。说来也挺可怜,我们今天的住房比昔人小多了,以是屏风的使用反而少了。大众空间还可以见到屏风,家居中一间屋子半间炕的,一目了然,也用不着遮挡了。

这款黄花梨框款彩芯的围屏,是今朝已知的国内外孤品,堪称国宝。单单黄花梨屏风就已很值钱了,单一款彩的屏风在古家具拍卖中也是令人咋舌的价位,天下各博物馆内的款彩屏风加起来不足五组,并且件件有残损。

这组屏风共12扇,正反均有纹饰,并留有确切纪年——乾隆元年。这一年是1736年,距今已逾两个半世纪。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它都挺过来了,并且品相完善,令人称绝。

仅腰板处西湖十景的史料价值就无法估算。好比今天的“柳浪闻莺”,其时称“柳岸闻莺”;今天的“平湖秋月”,其时称“平湖秋色”;等等。

细心琢磨,柳浪表白风大,去闻莺啭鸟啼已是奢望;秋月是夜景,与另一景三潭映月反复。平湖秋色,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,乃是佳景。

有昔人缔造云云煌煌巨制,令今人汗颜。

这些中国传统家具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堪称重器。

在价值清朗的今天,我们渐渐懂得了祖先的心思,知道了祖先的睿智。我们陈腐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,在暗暗地阁下着我们的人生,使我们短暂的生命有了光泽,有了意义。

作为中国人,相识这些,说须要轻了,应该说必需。

走进马未都观复博物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