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传统家具未来发展的思考

一本书,引领了中国一个传统产业的崛起。1985年9月王世襄先生编著的《明式家具珍赏》在香港三联书店文物出版社出版。于此同时,已脱稿的《明式家具研究》更是推动了一门中国传统文化新学术的兴起。在此之前,国内对传统家具的研究几近空白,而明式家具更难登艺术之堂,但现今明式家具的收藏已成为一门文化显学,并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,使得国内外博物馆、收藏机构争相收藏,同时更促进了中国传统家具行业的发展。



 

     

如今国内有关传统家具的企业已有近两万家,相关从业人数更是多不胜数,在国内的消费市场也出现了井喷现象。经过近三十年的初步发展,也产生了很多耐人寻思的行业现象:传统东南亚珍贵硬木被大量地消耗,在短短十几年间一个珍贵硬木种类已经濒临灭绝,珍贵的资源在强大的市场利益驱使之下慢慢消耗殆尽;更令人痛心的是,绝大部分珍贵材料都是在从业者对“工匠精神”还未理解觉悟之时,已在不知不觉之中消耗用尽,而伴随而来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机械化、粗制化的珍稀材料加工而成的“准工业化”产品。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,都在“唯价”、“唯材”地囫囵吞枣、毫无嗜味,仅用了几十年就已吃完古人用了近六百年还未吃完的“国之大餐”。作为一个从业者,我经常在深思:“我的路应该怎么走?我们的路在何方?”
 

   

1-191122124635Y4.jpg


     

行业兴盛发展近三十年来产生了一个独特现象:产业集群众大、从业人员众多,而专家学者稀少,学术理论研究几近空白,设计创新无从入手。
 

     

如果仅仅是一个普通行业,我们无需要求太多,但面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传统家具行业,也是一门中国少有的、令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传承近千年的传统文化产业,现今很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方式已远远背离了正确轨道。也许很多人认为企业就是为了谋利,为了加快企业发展、扩大企业规模,大喊“文化”、“艺术”的口号实在曲高和寡。诚然,企业追求效益无可厚非,但作为行业发展的引航灯,政府部门、行业内的专家、学者、协会、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。一个行业,尤其是一个传统文化产业,必然有其发展的独特规律与路径,不然怎么会历近千年而不衰呢?究其内里,应是深蕴着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脉络的文化内核,反观国内传统家具行业,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,研究者寥寥无几,学术成果、理论研究更无从谈起。
 

     

中国其他的传统文化产业,如书画、陶瓷、建筑、园林等,在行业强大的实业产业发展的背后,都有的众多的专家、学者的研究理论支撑和成熟的产业链支撑,更重要的是有国家的专业机构、学府、研究院所在背后推进学术的研究与理论的探索,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发展动力。
 

     

纵观世界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历程,在行业发展的背后都有基础研究、技术创新、理论学术创新、思想创新作为发展的源动力,只有在不断地开掘研究、不断创新的支撑之下,行业发展才会有动力,才会持续。当然,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,毕竟我们行业的发展时间还很短,但是我们也应该对文化产业发展心怀敬畏,并及时补上我们所缺的那门课。
 

     

明清家具的形成与发展,都有其独特的人文审美与环境支撑,以及一朝一国的文化积淀作为发展的源动力,其风格工艺、审美取向的形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。如清式家具的风格突变,离不开文人士大夫的隐退和清朝君皇的审美取向与宗教审美情结;而“明式家具”是明中期文人士大夫的独特精神思想审美需求及“宋明·理学”兴盛背景下的产物。也正是由这一世界上独有的人群的促进,才能在六百多年前就产生了如此简雅的、在现在看来十分现代的艺术风格;而西方世界中“现代设计”理念的产生则是在十九世纪早期,而“明式风格”的艺术理念则影响深远,对西方现代设计理念,尤其北欧风格家具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 

     

但在今天,我们对明清古典家具的研究上还仅仅浮于工艺、材料层面,没有深入到“理”的层面,因而导致我们无法真实客观地理解“明式家具”背后的故事,也因此导致整个行业仅仅停留在粗放型的仿制改造层面上,无法在前人肩膀之上再迈步往前。中国传统家具行业的未来发展只有回到中国家具发展的正轨上、并沿着其独有的文化脉络进行传承、发展和创新才能有望。
 

     

随着中国经济的强盛发展,中国文化的复兴也是必然之事,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文化种类繁多,历史渊源深厚,其实故人留给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多,更已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物质与精神遗产来继承发展。中国当代设计思想才刚刚萌芽成长,历史上文化断层带给我们当代人的也是机遇,西方自英国工业革命后产生的“现代设计”已走过了二百多年,我们不能唯西为首,也不能望洋兴叹,只有在学习研究西方现在设计发展历程中的内在思想与精神动力,同时把其同中国文化精神思想进行融会贯通、化西为中,形成我们自己的精神食粮,而且必须“立中为旨”,发展中国精神、中国思想、中国语言的“中国当代设计”。我们中国传统家具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基因优势,作为我国在历史上和未来少有的能让西方人叹服与接受的文化产业,中国传统家具的受众面非常的广,市场前景无量。
 

     

在珍贵资源稀缺、工匠技艺岌岌失传之际,作为传统家具的从业者,即将面对的形势之严峻令我辈茫然。难道千年文脉就在我们的手中慢慢消亡吗?难道我们只用了三十多年就做完了古人近六百年还未做完之事吗?对此我们值得庆贺还是应该感到愧疚呢?黄花梨、紫檀木、老红木几近灭绝,代代相传的技艺几近失传,但是我们绝不可以就此抛弃探索和创新精神。我们只有保留着代代传承的工匠精神,才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。只有这样,先人创造的文化才能在我们一代人手中继续传承,中国传统家具产业才能根植于传统文化、放眼现在,依然创造辉煌的未来。

     

2017年7月10日

     

吴腾飞

     

於禅耕阁